回信望愛全球資訊網首頁



舊約聖經
查經資料

詩篇
傳道書
何西阿書
阿摩西書
約拿書
彌迦書
那鴻書
哈巴谷書


新約聖經
查經資料

馬太福音
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約翰福音
羅馬人書
哥林多前書
加拉太書
以弗所書
腓立比書
帖撒羅尼迦
    前書

帖撒羅尼迦
    後書

希伯來書
約翰二書
約翰三書
猶大書


主題閱讀
查經資料

巴別塔
信心與安息
富人上天堂
童貞女生子
善惡樹
上帝後悔嗎
身體救贖與
    末日復活

人生意義與
    目的

耶和華字義
耶穌字義

  查經資料 路加福音(五之四)

作者:蔡哲民 

柒、耶穌在比利亞及附近傳道(十三章 22 節 -  十九章 27 節)
  一、當進窄門 (十三章22-30節)
      ○馬太福音七章13-14節、21-23節
    (一)背景:耶穌由加利利往耶路撒冷去,在所經過的各地教訓人。v22
          ◎此處所記載的是耶穌傳到的晚期第二次前往耶路撒冷,相當於約翰福音
            十一章所記錄的。

    (二)有人問耶穌得救的人數,耶穌以「努力進入得救之門,以免後悔莫及」
          來回應之。 v23-28
          ●「努力」:原文有「痛苦」的意義,意即「辛苦的努力」的意思。
          ●「叩門」:原文的時態表示「繼續的叩門」。
          ◎許多人以為自己是基督教圈子裡的人,因此得救是必然的,他可以安享
            基督教中的一切好處。而耶穌這裡的警告是嚴肅的,熟悉基督教儀式或
            基督徒的生活方式不一定帶來必然的救恩。
          ◎得救的確實人數不是我們應該在意的重點,自己是否在得救者之列才是
            應當小心謹慎的。

    (三)耶穌表示各處都有人進神的國,但是有些在後的將反而要變成在前的。
          v29-30
          ●此處的「在前」、「在後」之前沒有定冠詞。
          ◎「有些在前的將要在後....」也許解釋成「神的國裡,人的地位和名
            次往往出人意料」比較合宜。

  二、警告希律 (十三章31-35節)
      ○馬太福音二十三章37-39節
    (一)有法利賽人要耶穌逃避希律,因為希律想要殺耶穌。 v31
          ◎由此看來,並非所有的法利賽人都是敵對耶穌的,還是有人真心敬愛
            真理,這裡有一些人,尼哥底母是另外一個例子。另外有人認為這些
            法利賽人其實是要恐嚇耶穌讓他早日離開此地(可能是希律管轄的比
            利亞)。

    (二)耶穌要人轉告希律:一方面他的時間不多,另一方面,不管情況如何,他
          必須遵行上帝給他的使命,走向耶路撒冷與十字架。v32-33
          ●「狐狸」:猶太人常用來比喻「狡猾」或「無關重要」的人。
          ●「今天、明天」:原文可用來指一段不確定但有限度的時間。
          ●「我的事就成全了」:也可以解釋成「我的目標就達成了」。

    (三)耶穌哀嘆耶路撒冷的惡行,雖然上帝多次給予機會,以色列人還是拒絕
          終必遭遇懲罰。 v34-35
          ●「家」:可能指「聖殿」、「家族」、「後裔」。許多解經家都認為
                    是指「聖殿」。
          ●「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指的是「保護」的意思。
          ●「你們的家成為荒場留給你們」:比較好的抄本中沒有「荒場」,直
            譯是「你們的家留給你們」。意義大約是「這是你們的家,你們自己
            可以完全擁有它,但是你們也要完全靠自己去保護它,因為我已經不
            再保護它了」。
          ◎這裡可能顯示耶穌曾多次到耶路撒冷去(比福音書所記還多),不過
            我們所知有限。

  三、在法利賽人家中作客 (十四章1-23節)
    (一)背景:耶穌在安息日到一個法利賽人首領家吃飯,眾人在旁邊窺探耶
          穌。 v1

    (二)醫治患水臌的人 v2-6
          1.主角:一個患水臌的人。 v2
            ●「水臌」:意思是「裡面積水」的意思。
            ◎這個人應該不是受邀的客人,因為耶穌在第四節治好他的病就叫他
              走了,所以可能是非受邀請闖入,或者是事先計畫好的。

          2.爭論中心:安息日治病可不可以。 v3
            ●「律法師和法利賽人」:此兩名詞共用一個冠詞,表示在此他們是
                                    同一類人,或者具有兩種身份。

          3.耶穌治好病人,並以安息日牛、驢遇到危險,人立刻會救牲畜,所以
            安息日治病並無不可。 v4-5
            ●「治好那人」:應該翻譯為「扶著他,把他治好」。
            ●「驢」或牛:有某些抄本寫作「兒子」,這是因為原文兩字的相當
                          接近。不過似乎仍以「驢」較為可能。

          4.律法師和法利賽人無法回答耶穌的話。 v6

    (三)耶穌教訓人不要選擇首位 v7-11
          1.背景:耶穌看到被邀請來的客人選擇首位。 v7
            ●「揀選」:原文的時態表示「他們為自己選擇」。
            ●「首位」:就是席上最尊貴的位置。

          2.耶穌教訓人被請去赴筵席的時候,不要坐在首位,以免有更尊貴的人
            被請來,自己就羞愧的退到末位。還不如先坐在末位,等候主人招呼
            到較尊貴的席位,這樣更得著榮耀。 v8-10
            ●「末位」:就是最卑微的位置。
            ●「請上坐」:「請到上面的座位來」。不一定是指坐首位,而是指
                          比較尊貴的位置。
            ◎「退到末位」:可能因為中間的座位已經坐滿了。

          3.通則:自高的要被上帝降為卑,謙卑的要被上帝升為高。 v11
            ●十一節可以翻譯為:「因為凡高抬自己的,必要降卑;自己
                                謙卑的,必要升高。」(新譯本)
            ◎謙卑是基督的本性,身為上帝的耶穌都願意俯就卑微的人,我們豈
              不更應該謙卑的看自己是可以被取代的?

    (四)耶穌鼓勵幫助無力回報的人 v12-15
          1.耶穌告訴請他赴筵席的人要請那些無力回報的人。 v12-13

          2.因為上帝必要報答做這樣事的人。 v14
            ●「義人復活的時候」:這裡是指「末世審判時的復活」。

          3.同席的人有人感嘆:能在神國吃飯的人有福了。 v15
            ◎當時拉比的教訓中,常常用筵席來表示屬天的福份。耶穌講到復活
              這人立刻就講出這句話,可能是為了表達自己的虔誠,或者因為其
              他不為人知的理由。不過耶穌立刻因勢利導,就著他的話表示許多
              受邀進天國的人反而沒有機會進去。另一方面,極有可能這人也擁
              有一般猶太人的觀念,認為自己是個不錯的猶太人,一定可以參與
              神國的筵席,因此滿懷喜悅與憧憬說出這句話。

    (五)筵席的比喻 v16-24
          ○馬太福音二十二章1-10節(不過有解經家認為這兩段並不相同)
          1.背景:有人擺了大筵席,請了許多人。時候到了,就要僕人去提醒客人
            赴宴。 v16-17
            ●「擺設」:意思是「正在開始擺設」。
            ◎在當代的猶太和羅馬上流社會中,請人赴宴包括兩個步驟:第一步
              主人先打發僕人發出初步的邀請,然後到時再派僕人通知客人赴宴
              。當時在耶路撒冷的上層社會中還有人以「非兩次被邀則不赴宴」
              來誇口。因此這些客人是早就已經接受邀請,答應要來赴宴的客人
              。若在此最後的時刻,客人不守約出席,是非常的不禮貌,甚至可
              說是對主人的侮辱,在阿拉伯的部落間這樣的舉動就等於宣戰。
              (取自馮蔭坤先生「擘開生命之餅」,基道書樓出版)

          2.客人們各用不同的理由推辭不赴宴。 v18-20

            ◎這三個推辭的理由都不太合理,地、牛都已經買了,妻子也娶了。
              似乎沒有什麼理由說一定不能去參加筵席的。地、牛都不會跑掉,
              妻子可以一起帶去,因此實在不是推辭的好理由。尤其地在買之前
              應該已經看過了,牛應該也試過了才對。
            ◎按當時的習慣,筵席一般是在下午的後半才開始,因此看地、試牛
              應該都可以等待明天早晨,而不必急在即將日落的筵席時間。因此
              這裡的推辭可能是一種「託詞」,甚至有侮辱主人之嫌疑。

          3.僕人回去報告主人,主人就動怒,要僕人去找一些本來沒有邀請的人
            來赴宴。 v21
            ●「動怒」:原文時態表示開始生氣。

          4.又要僕人四處勉強人家來赴宴,直到屋子坐滿。 v22-23
            ●「勉強」:意思是「理性的說服」而不是「強迫」的意思。但此字
                        帶有「催促」的意思。以往奧古斯丁以為這是「宗教迫
                        害」的意思,於是這句話就變成許多人強迫人接受基督
                        教信仰的根據,這實在是一個錯誤。
            ●「路上」:在此是與「大街小巷」相對,指的是城裡通往外面的公
                        路或主要道路。
            ◎「路上和籬笆」:有可能意思是指猶太人以外的外邦人。

          5.結論:先前邀請的人沒有一個能夠享受筵席。 v24
            ◎原先擁有優先權利的被邀者,居然自己放棄了權利,侮辱了主人,
              反而喪失了赴宴的資格。

  四、作門徒的代價(十四章25-35節)
    (一)許多人跟耶穌同行,耶穌轉過身來教訓他們。 v25
    (二)必須愛耶穌勝過親情和自己的生命才能當耶穌的門徒。 v26
    (三)作耶穌的門徒應該願意隨時準備犧牲生命。 v27
          ◎「背自己的十字架」,在當時聽眾的耳中,意義就是「準備去被釘十字
            架」,因此「背自己的十字架跟從耶穌」的基本意義就是隨時準備犧牲
            生命去面對最嚴苛的刑罰。
    (四)要清楚計算代價才決定要不要跟隨耶穌。 v28-32
          ●「笑話他」:「把他當孩子一樣戲耍、譏笑、侮辱、玩弄他」。
          ●「這個人」:「這個傢伙的意思」。
          ●「去敵」:「出去迎戰」。
          ◎不管是蓋房子、打仗,都應該要慎重計算代價,才不會被人取笑或遭致
            嚴重的後果。而今天選定自己生命的目標與價值觀的標準,自然也不應
            該輕率,也應該慎重考慮後才做決定。
    (五)人要把耶穌當成最高優先才能作耶穌的門徒。 v33
          ●「撇下」:「把自己從某些事上分別出來」,「放棄某些事物」。
    (六)形式上相似而實質上失去內涵的基督徒,是沒有作用的,最終會被拋棄。
          v34-35
          ●「糞裡」:指「垃圾堆」或「糞堆」。
          ◎當時使用的鹽是含有多量雜質的鹽,當整塊鹽中的鹽份用完只剩雜質時
            便淡而無味,只好扔掉了。這種失去鹽分的雜質,看起來可能和原先的
            鹽塊外表相似,然而內在的本質卻不是鹽。
          ◎耶穌從來沒有降低標準來欺哄人跟隨他,反而要所有要跟隨他的人要思
            考並慎重計算代價才決定。另外形式上是耶穌的門徒並沒有意義,不過
            是有如「失了味的鹽」而已,有沒有真實的內涵(鹽分)才是更重要的
            。

  五、迷羊、失錢、浪子的比喻(十五章)
    (一)比喻的背景 v1-2
          1.許多傳統被認為是「壞人」、「罪人」的人接近耶穌要聽耶穌講道。
            v1
            ●「眾」:原文是「所有」的意思,應該是誇示法,表示非常多的
                      稅吏和罪人都來了。
            ●「稅吏」:專為羅馬帝國徵收稅款(如關稅、路費)的猶太人,常訛
                        詐人以飽私囊,並因其與外邦人常有來往,故於宗教上而
                        言視為不潔,與妓女、罪犯同列。
            ◎法利賽人稱「不守律法的人」為「屬世之民」,認為不能把金錢、秘
              密、孤兒交付給他們,也不能接受他們的證言,不可陪伴他們旅行,
              當然更不可到這種人家中作客和邀請這種人到家中作客......種種的
              隔離措施,無非是避免自己沾染污穢,因此耶穌接納這種人對法利賽
              人來講實在是難以接受的舉動。

          2.耶穌接納這些受人輕視的人,引起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 v2
            ●「接待」:原文是現在式,表示法利賽人和文士指責耶穌經常讓罪人
                        們可以接近他。
            ◎「吃飯」:這種行為表達出耶穌不只是單純的與罪人交往,更表示接
                        納與認可。

    (二)失羊的比喻 v3-7
          ○馬太福音十八章12-14節
          1.耶穌用比喻說明牧人雖只有少數的羊迷失,也會暫且拋下多數沒有迷
            失的羊去找迷失的羊,並未找回少數的失羊而快樂。 v3-6
            ●「曠野」:是當時牧羊人平常放牧牛羊的牧場。

          2.上帝的心意也是如此,願意為一個罪人暫時拋下義人,並且為罪人的悔
            改而歡樂。因此耶穌要接近罪人。 v7
            ◎「不用悔改的義人」:大概是諷刺的話,指那些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
                                  。

    (三)失錢的比喻 v8-10
          1.同樣的,一個婦人失落的少數的錢,也會盡力去尋找直到找到,並且為
            失落的前的尋回而高興。 v8-9
            ●「十塊錢」:一塊錢相當於當時一天的工資。
            ◎「打掃」:當時的地面應該是泥土地,所以要找硬幣就必須打掃地板
                        。
            ◎這婦人急著想找回錢幣的原因,一方面可能因為這錢幣的價值也蠻高
              的,對於不富有的人也算是一筆不小的金額。另外還有一個可能,就
              是巴勒斯坦已婚婦女的記號,就是在頭上紮一條頭巾,上面綴了十個
              銀幣,然後用銀鍊子串起來。這條頭巾的作用有點像是婦人的結婚戒
              指,因此如果失去的是這十個銀幣之一,那就會引起一陣急切的找尋
              。

          2.失落的罪人悔改,上帝和天使也有如找回失落一塊錢的婦人一樣快樂。
            v10
            ●「歡喜」:比較好的翻譯是「歡喜起來」。

    (四)浪子的比喻 v11-32
          1.主角:一個父親和兩個兒子。 v11
          2.小兒子向父親要求分家產,之後就離開父親到遠方去了。 v12-13
            ◎依照猶太律法的規定,兄長可以比弟弟多分一半財產,所以弟弟
              應該可以有產業的三分之一(可以參考申命記廿一章17節)。另
              外根據律法,小兒子也沒有資格叫父親現在分財產。當時有兩種
              繼承產業之方法:一是死後遺產,二是生前脫產但有享受財產利
              益之權。因此父親在此時分財產在當時是很不尋常的事。

          3.小兒子離開父親後的生活:任意放蕩、浪費貲財,直到耗盡一切所有的
            。 v13-14
            ●「浪費」:是「分散」的意思。
            ●「放蕩」:意思是指「無可救藥,不能節省,喜歡花錢」。
            ●「任意放蕩」:指「放蕩不羈的生活方式」。
            ◎「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有破釜沈舟的意思,亦即小兒子不
              打算回來了。

          4.小兒子耗盡財富時,正好遇到當地的飢荒,於是去做低賤的放豬工作,
            遭遇比豬還不如。 v14-16
            ●「窮苦」:「落後」、「晚了」、「入不敷出」。
            ●「一個人」:原文是「公民中的一個人」,亦即小兒子投靠的人具有
                          羅馬公民身份。
            ●「放豬」:在當時是最低賤的行業,而猶太人又禁止吃豬肉,因此對
                        猶太人而言,這更是一種污穢墮落的工作(可以參考利未
                        記十一章7節)。
            ●「豆莢」:中東和地中海盆地常見的一種常青樹所結的種子,多供家
                        畜食用。
            ◎由小兒子從事放豬的工作看來,小兒子離開父親是到非猶太人的地區
              去。他放棄了自己的家,甚至離開本國和本族(也有可能包含自己傳
              統的信仰)。

          5.轉捩點是當小兒子想到父親的豐富,決定向父親認錯並且願意以雇工
            的身份回到父親身邊。 v17-20
            ●「他醒悟過來」:直譯應為「但當他回復自我」。似乎表示他離開
                              家時也同時拋棄了自我,而這時才找回自我。
            ●有「多少」雇工:意思是「很多」的意思。表示父親是個富有的人
                              。
            ●「口糧有餘」:「被餅所圍繞著」,「口糧過剩」的意思。
            ◎「雇工」:是僕人中地位最低的一種,可以在一天之中隨時被免職
                        ,根本不算屬於這個家庭。而僕人多少還算是家庭中的
                        一份子。

          6.父親卻接納失喪的小兒子之回頭,仍願意當他是兒子,並要僕人殺牛
            犢慶祝,因為他認為小兒子是失而復得、死而復活的。v20-24
            ●「袍子」:指精緻大方,長度到腳的外袍。
            ●「上好的袍子」:原文意義是「最好、最有價值的袍子」。
            ●「鞋」:原意是「穿在底下的」,亦即是指「鞋子」。鞋子和戒指
                      在當時都有特殊意義,穿戴這兩樣的人是屬於「自由人」
                      ,當時的奴僕都是打赤腳的。
            ●「肥牛犢」:意思是「用麥飼養的牛犢」。這種牛犢是為了喜慶時
                          食用而特別飼養的。
            ◎父親在相離還遠的時候就看到小兒子,還飛奔過去與他連連親嘴。
              顯然父親是常常依門等待兒子的歸來。一方面父親的年紀可能也有
              一把了,跑步過去應該是很不尋常的動作,而這時小兒子的裝扮和
              衣著可能也很污穢,願意與他連連親嘴是一件很不尋常的事。充分
              表達了父親的愛。

          7.大兒子聽見歡樂的聲音問明事情的真相就生氣,認為自己遵命行事並
            沒有換得父親的賞賜,而墮落的小兒子作惡多端卻得父親的歡心。
            v25-30
            ●「問」:原文顯示大兒子是「一再重複的問」,顯示態度的迫切。
            ●「無災無病」:意思是「身體健康」。
            ●「勸他」:「開始、而且繼續不斷的勸告他」。
            ●我「服事」你這多年:這字是由「奴僕」變化而來,意思是表明大
                                  兒子認為他在家中像奴隸一樣的工作。
            ●「違背」:「忽略」或「疏忽」,另外原文的時態顯示他是「一次
                        都沒有違背」。

          8.父親勸告大兒子,他的努力並沒有白費,本來父親所有的都是聽命的大
            兒子的(大兒子還誤會父親是吝惜)。而這小兒子是失而復得的,因此
            應當歡喜快樂。 v31-32
            ●「兒啊!你」:這幾個字有強調的作用,意思是要大兒子思考自己的
                            處境。
            ◎父親沒有對大兒子的正直和忠心做任何評論,反而強調他和大兒子之
              間的親密關係。而父親眼中,大兒子可以擁有他所有的一切,而大兒
              子確認為父親是個刻薄寡恩的主人,要他用刻苦的工作才能換取其歡
              心。似乎父子之情在大兒子的心中是蕩然無存的。
            ◎許多解經家認為此段的標題應該訂為「父愛的比喻」而不是「浪子的
              比喻」,理由是因為重點是表達上帝接納罪人的愛,而不是浪子的悔
              改。
            ◎失羊、失錢和浪子的比喻都是為了回應第一、二節中自義的法利賽人
              對耶穌的質疑,說明上帝對人的心意不是幸災樂禍,也不是樂意與罪
              人隔絕,而是有如失羊的牧人、失錢的婦人以及失去兒子的慈父一樣
              ,殷切的尋找,盼望失喪的人快回來。

  六、聰明管家的比喻(十六章1-18節)
    (一)故事背景:有一位財主的管家將要被財主辭職。 v1-2
          ●「管家」:原文可以指一個城市的銀庫主管或一個富人家的首席家僕
                      ,負有照顧及管理其他僕人之責任。而在本段則指一個富
                      人的「財產管理人」。可以代表主人處理其產業。而由後
                      來他的遭遇是「被辭退」,可見他不是一個奴隸,而是一
                      個雇員。
          ●「告」:「說閒話毀謗人」的意思,指著含敵意的指控(不論是否是
                    誣告)。
          ●「浪費」:表示這管家是因為疏忽職責而不適當的消耗主人的財物,
                      而不是蓄意騙取或盜用主人財物。
          ●「我聽見你這事怎麼樣呢」:可以譯為「我聽見的這是怎麼回事」或
                                      「為什麼我聽到這事」。
          ●「把你所經管的交代明白」:意思是「提出一份報告,交代你所經管
                                      的事」。

    (二)管家酌量自己的能力,決定想辦法讓自己失去管家職位後有好出路。v3-4
          ●「討飯呢﹖怕羞」:原文的時態顯示這裡的意思是「怕難為情,不敢開
                              始去討飯」。
          ●「我知道」:意思是「我想到了」、「我想通了」。

    (三)管家擅自修改主人的帳目以減低債務人的負擔。 v5-7
          ●「簍」:相當於八、九加侖。
          ●「你的帳」:直譯是「你的字」,亦即你的「借據」。
          ●「石」:相當於十「蒲式耳」,約等於八十七公升。
          ◎這些欠單上面寫的龐大數目的物品,很可能背後其實是借了一筆錢。
            欠單上面要用油和麥子表達,可能是為了避免觸犯摩西律法中規定不
            准猶太人像同胞放債取利的規定(出埃及記二十二章25節、利未記二
            十五章35、36節、申命記二十三章19、20節)。另外有近代學者指出
            欠單上所寫的,可能是「本利總和」,而管家所減免的,是利息的部
            份。

    (四)結果:主人誇獎管家做事聰明。 v8
          ●「聰明」:指「分辨能力」,也可以翻譯成「狡詐」。
          ◎當然主人的稱讚只在「做事聰明」的部份,而不是造成他損失的部份
            。而如果前面的解釋正確,那這管家現在所做的,是用主人的身份遵
            行律法「放債不取利」的規定,這樣一方面造成債務人對他的感恩之
            心,也讓主人無法控告管家(因為他以職權行合乎律法的事,除非主
            人要承認自己違背律法)。而且管家是「一個一個」的做這事,所以
            也不會有人證(兩個人以上)可以對自己構成威脅。

    (五)結論: v8-13
          1.一般人在世界的事情上比基督徒更聰明。 v8
            ●「今世之子」:指人生觀、價值觀完全受這世界影響的人。
            ◎耶穌鼓勵聽眾像這管家一樣「精明」,但是也要把精明用在「屬靈
              的事上」。馮蔭坤先生認為耶穌說這話的弦外之音是「我的門徒在
              神國的事務上,若有今世之子在應付世事方面的那種機智、靈巧、
              能耐、決心,那就好了」。
          2.要用錢財結交朋友,以換取永生。 v9
            ●「朋友」:可能可以指「窮人」,不過另有一種說法是指「上帝」
                        ,而後面的「他們」可能是為了避諱上帝的名字而用
                        「天使」來取代。這是因為接人到永存帳幕的應該是上
                        帝。
            ●「無用」:「到了盡頭、不復存在」的意思。
            ◎「不義的錢財」:可能有兩種解釋,一是有如中文「不義之財」的
                              意思,泛指一般的財物多少有其不義的成分。另
                              一種解釋是「不義的錢財」就是「今世的錢財」
                              的意思(保留死海古卷的昆藍社團之看法)。「
                              不義」是「今世」的特徵,所以今世的錢財就是
                              不義之財。兩種解釋都表達出耶穌這裡的意思是
                              泛指一般的財物的意思。

          3.由小見大,小事如何,大事也會如何。 v10-12
            ◎「不義的錢財」和「別人的東西」都是指今生的財富,今生的財富
              常常帶有不義的特質,我們也像管家一樣不能真正擁有世上的財物
              。
              「真實的錢財」和「自己的東西」指的是來生的福氣,那是我們真
              正可以擁有的。然而我們使用上帝託付的財富之方式,會影響末日
              上帝把真實的財富交付我們的結果。

          4.一個人只能有一個主人,所以不能侍奉上帝又侍奉金錢。 v13
            ◎「不能」:不是「不可能」,而是無法以奴僕侍奉主人所應有的態
                        度─集中全力服事他。來服事兩個主人。尤其上帝和金
                        錢對人的要求常常背道而馳,人更是只能選擇一個主人
                        來順服。

    (六)法利賽人的反應與耶穌的教訓 v14-18
          1.法利賽人本質上是貪愛錢財,所以聽見耶穌的教訓就取笑耶穌。 v14
            ●「嗤笑」:原意是「把鼻子翹起來表示輕視」的意思。
            ◎法利賽人的觀念中常常把世界上的榮華富貴和良善相連結,認為自己
              的富足是上帝對自己良善的賞賜。因此可能轉變成追求財富以證實自
              己的良善。

          2.耶穌說明上帝知道人的內心。 v15

          3.律法時代到施洗約翰為止,從此進入新的時代。 v16
            ●「到約翰為止」:意思是包含施洗約翰在內。
            ●「律法和先知」:這是舊約內容的總稱。
            ●「努力」:strong編號 971,此字有幾個意思:
                        (1)使用力量或暴力。
                        (2)奮力進入。
                        (3)迫切邀請。
                        馬太福音十一章12節得努力則可能有以下的意思:
                        (1)被暴力對待、被壓迫,遭受暴力攻擊。
                        (2)被熱切尋求。
                        (3)得勝的展開,強有力的開展。
                        此處的意思應該是「奮力進入」,亦即人人奮力要把握
                        好機會進天國。

          4.但律法的功效仍然不會廢棄。 v17
            ●「一點一畫」:原文是「一畫」。原意是指把希伯來文的字與字分開
                            的記號。這些小差異雖然細微,卻可以改變整句文字
                            的意義。因此這裡的意思不是「字句的細微部份不能
                            被廢棄」,而是律法的意義不會被改變。
          5.休妻另娶和娶被休之妻的都是犯姦淫。 v18

  七、財主和拉撒路(十六章19-31節)
    (一)生前的背景: v19-v21
          1.有一財主身穿高貴衣服,天天奢華宴樂。 v19
            ●「穿著」:原文時態表達出「習慣穿著」的意思。
            ●「紫色」:這種袍子是用一種紫色魚或紫色貝類所提煉的染料所染
                        ,價格高昂,只有財主或王室所穿的外衣才用的起。
            ●「細麻布」:由埃及產的亞麻製成,包裹木乃伊就是用這種細麻布
                          。這種布料是用來縫製裡衣。
            ◎這財主不但是奢華宴樂,而且還是「天天如此」,顯然是相當窮奢
              極侈。

          2.乞丐拉撒路渾身是病在財主門口,要撿財主剩下的零碎充飢。 v20-21
            ●「討飯的」:原文意思就是「乞丐」。
            ●「拉撒路」:這名字的意思是「神幫助」。
            ●被人「放」在:原意是「丟」、「擲」,這字表示拉撒路不但被輕
                            視,恐怕還遭受粗魯的對待。
            ◎這裡顯示拉撒路和野狗混在一起,意圖撿拾財主吃剩下的東西,並且
              無力趕逐野狗。不過經文指提到拉撒路的意圖,卻沒有說他到底有沒
              有撿拾到可食之物,可能即使有撿到,量也不多就是。
            ◎在耶穌時代,人們用手取食物吃,而在富有人家,則是用麵包來擦手
              ,擦過手的麵包就隨手丟棄。拉撒路就是等著檢這種麵包。

    (二)死後的遭遇: v22-23
          1.乞丐拉撒路被天使帶去放在亞伯拉罕的懷裡。 v22
            ●「亞伯拉罕懷裡」:對猶太人而言,在亞伯拉罕懷裡就等於「在樂
                                園裡」或「在天堂裡」。
          2.財主死了,並獲得埋葬,但卻在陰間受苦,遠遠看見亞伯拉罕和拉撒
            路。 v23
            ●「陰間」:指人死後所去的地方,當時的猶太人認為陰間分為樂園
                       (亞伯拉罕懷裡)和地獄(欣嫩子谷)兩部份。
            ◎財主是獲得人的埋葬,而拉撒路是獲得天使的帶領,其對比頗有意
              思。
    (三)財主與亞伯拉罕的對話 v24-31
          1.財主要求亞伯拉罕派拉撒路送水來減輕他的痛苦。 v24
            ●「涼涼」:「使涼爽」。
          2.亞伯拉罕要財主回想過去的日子,並表明無法減輕他的痛苦。 v25-26
            ●「享過」:直譯是「得到了」,亦即財主在世已經取得了他所應得的
                        一切福份,現在已經不再有任何福份存留了。
            ●享過「福」:「好東西」,而且原文是「他的好東西」。
            ●受過「苦」:「壞東西」,而且所受的「壞東西」不是「他的」,意
                          思外加給他的,而不是他本來就必須接受的。
            ●「深淵限定,以致」:深淵存在兩地之間是有目的的,就是要阻止雙
                                  方的來往。
          3.財主退而求其次,希望拉撒路能去勸告其弟兄。 v27-28
            ●「見證」:指的是徹底、完整、而嚴肅的見證。
          4.亞伯拉罕回答說:他們已經有舊約可以聽從了。 v29
          5.財主認為如果有死裡復活者去勸告,他的兄弟會悔改。 v30
          6.亞伯拉罕認為如果人不聽從舊約,也不會因為有人死裡復活就聽勸告。
            v31
            ◎這個比喻顯然跟前面有關,很可能是一面指責法利賽人的貪財過分
              ,一面也說明滿足於財富而無視於自己現況的危機。並隱喻自己的
              死裡復活也無法使這些不聽從舊約律法的人改變。

  八、一些教導(十七章1-10節)
    (一)絆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是絆倒人的有大禍。 v1-2
          ○馬太福音十八章6-7節、馬可福音九章42節
          ●「絆倒」:「設下網羅、陷阱陷害人」的意思。
          ●「小子」:馬太福音處明顯是指「信徒」,這裡應該也是這個意思。
          ●「磨石」:由驢子推動,用以磨麥的大圓石。
          ◎耶穌在此的意思是表達故意陷害基督徒犯罪的嚴重性。
    (二)弟兄得罪自己,要勸誡他,並隨時準備多次饒恕他 v3-4
          ○馬太福音十八章21-22節
          ●「七次」:「七」是完全之數,意思就是要多次的原諒他。
    (三)信心的教導 v5-6
          1.使徒求耶穌增加自己的信心,而耶穌以信心的力量來回應。 v5-6
          ●「拔起根來」:「連根拔出來」。
          ●「芥菜種」:「微小不堪」的意思。
          ◎「桑樹」:當地有兩種桑樹,一種是黑桑樹(Sycamine),另一種是白
                      桑樹(Sycamore)。猶太人認為桑樹的根是非常穩固的紮在
                      地上,要拔出來是非常困難的事。
          ◎門徒求耶穌加添給他們信心,或者是意圖想要做更大的事。而耶穌的
            回應是:倘若你們信心,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信心,就已經可以成就大
            事了。

    (四)上帝的僕人所應有的謙卑態度  v7-10
          1.耶穌用僕人不求回報而盡力服事的正當性為例來說明服事上帝也不應
            邀功。 v7-10
            ●「所作的本是我們應分作的」:「我們已作了義務當作的」。
            ◎接續上一段的信心討論,耶穌進一步表達我們服事上帝,應該如同
              僕人服事主人,不是希冀主人非得要特別注意我們,給我們合理的
              報答與感謝不可(或者是給予較多的信心以作為報答),而是有如
              一切的服事都是自己應盡的義務一樣,認真負責、無怨無悔的完成
              工作。

  九、十個痲瘋病人(十七章11-19節)
    (一)背景:耶穌往耶路撒冷,途經撒瑪利亞和加利利,進入一個村莊。v11-12
          ◎「經過撒瑪利亞和加利利」:經過這兩區域的走廊地帶。

    (二)主要人物:十個長大痲瘋的人 v12-13
          1.迎著耶穌的面而來,遠遠站著。 v12
          2.高聲呼叫,期望耶穌可憐他們。 v13
            ◎大痲瘋病是當時被視為不潔的病(利未記十四章)。依照摩西律法
              規定,他們是必須遠遠站著。

    (三)耶穌要他們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去的時候就潔淨了。 v14
          ◎這些痲瘋病人是先相信了耶穌的話,然後開始前往祭司所在地時,才
            被潔淨了。顯然在這件事情上,他們都相信耶穌可以醫治他們,即使
            他們還沒有看見肉體的康復就已經動身前往給祭司察看了。而由14節
            中我們可以看出潔淨可能是在走了一段路以後才發生的。

    (四)十個人之中有一個撒瑪利亞人回來歸榮耀給神並感謝耶穌。 v15-16
          ●「見自己已經好了」:原文的時態表達「一看見自己已經好了」。亦
                                即這人沒有先去找祭司,反而回來先向耶穌獻
                                上感謝。
          ●「俯伏在耶穌腳前」:這舉動是特殊的,表達這人承認耶穌是君王或
                                者是神、神的代理人。

    (五)耶穌質問為何猶太人沒有感謝之心?並告訴那撒瑪利亞人他的信救了他。
           v17-19
          ◎可以想像耶穌說這話的心情應該是傷心的。我們是否也蒙恩後忘記感恩
            呢?

  十、神國的降臨(十七章20-37節)
      ○馬太福音二十四章23-28節、37-41節
    (一)法利賽人問上帝的國何時到,耶穌回答神國是眼不能見的,因為神國在
          人裡面。 v20-21
          ●「眼所能見」:「詳細察看」的意思,醫學文獻用此字表示「觀察外
                          在的徵候來診斷內在的疾病」。這裡的意思是「單單
                          觀察外在的現象無法領會神國的事」。
          ●在....「心裡」:「在裡面」。
          ◎耶穌這裡的意思是告訴聽眾分辨神國不是依賴外在的神蹟等等外在徵
            候,而必須在自己的內在尋找。當然不是說神國是完全內化的,而是
            說上帝的主權主要是工作在人裡面,而不是外在的徵兆。
          ◎顯然耶穌的意思是神國現在就已經展開了。而後面的經文似乎又顯示
            神國的高潮─「主再臨的日子」尚未來到,「天國已經展開又還沒完
            全降臨」,這是很有名的神學歸納。

    (二)人無法看見人子的日子,因此要謹慎對待這方面的引誘。 v22-23
          ●「日子」將到:「日子」原文是複數。
          ●「看哪,在那裡!看哪,在這裡」:直譯是「看這裡、看那裡」。
          ◎歷世歷代許多人汲汲營營去尋找耶穌再臨的日子和地點,聖經已經
            明顯告訴我們這是不必要的努力。

    (三)人子的日子將要震天動地,但是這日子來之前人子必須受苦並被棄絕。
          v24-25
          ◎這裡顯示耶穌的第二次再臨是「驟然發生」,而且是普世同時可見的,
            而非秘密的,因此無須預測降臨時間與地點。

    (四)人子來的日子是出其不意的,有如挪亞和羅得的日子。 v26-30
          ●「也要這樣」:直譯是「也有同樣的事」。
          ◎「挪亞」:創世記七章6-23節。
          ◎「羅得」:創世記十九章15-29節。

    (五)人子日子來的時候要小心不要愛惜世上的事物。 v31-33
          ◎「羅得的妻子」:參考創世記十九章26節。
          ◎這裡提到羅得之妻,意義應該是要警告我們不要關心世上的利益,而
            要隨時為基督再來做預備。

    (六)人子的日子將是審判與分別的日子。 v34-36
          ●「兩個人」在一個床上:「二」是通性的,可以指一男一女在同一張
                                  床上。
          ◎關係親密並不能影響基督再臨時審判的結果,每個人都要單獨的面對
            上帝的審判。這是我們可以深思的。

    (七)耶穌勉勵門徒:「這一切的事情必然會發生」。 v37
          ●「鷹」:原文指專吃動物屍首的鳥類。
          ●「屍首在那裡,鷹也必聚在那裡」:馬太福音二十四章28節也引用過,
                                            意義是「鷹是屍首的指標」,看到
                                            鷹就應該知道屍首的位置,同樣的
                                            看到跡象,也該知道主的日子近了
                                            。或者是表達「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主的日子一定會來。

          ◎這一整段關於末世論的記載中,有提到「一段時期」的用詞(複數的「
            日子」),也有指某一個特定日子的用詞(單數的「日子」、「那一夜
            )。整個警告可以應用在耶穌再來的獨特日子,也可以應用在整個末世
            。

  十一、切求的寡婦(十八章1-8節)
    (一)比喻的目標:要人常常禱告、不灰心。 v1
          ●「要人」:對著一個目標,讓人知道該目標是必要的。

    (二)城裡的審判官:不懼怕神、不尊重人。 v2
          城裡的寡婦:常求這官幫忙申冤。 v3
          ●「某城裡有一個官」:直譯是「有一個審判官在某城裡」。
          ●「伸冤」:指「執行公義,保護某人不受另外的人之傷害」。
          ◎當時的寡婦往往孤立無助,受人欺壓,特別須要社會救濟。

    (三)結果:官先不准,後來因為難忍寡婦的煩擾與纏磨就替寡婦申冤了。
          v4-5
          ●「不准」:原文的時態顯示這官「繼續的拒絕」、「繼續的不允許」。
          ●「只因」:是一個強烈的語助詞,表達內心強烈的感觸。
          ●「這寡婦煩擾我」:直譯是「這寡婦把麻煩加給我」。
          ●「纏磨」:「使難過」、「使丟臉」的意思。

    (四)結論:不義的官都會因為煩擾而替人申冤,公義的上帝豈能不替人申
          冤? v6-8
          ●「晝夜呼籲他」:原文直譯是「正在晝夜呼籲他」。
          ◎這裡的特別暗示上帝的忍耐不申冤,實在是因為選民的好處,而上帝不
            同於那個不義的官,終究會幫選民申冤,因此基督徒應該不灰心繼續禱
            告。

    (五)挑戰:基督要來申冤時,有人把他當成申冤者一樣的倚賴相信嗎? v8

  十二、法利賽人和稅吏(十八章9-14節)
    (一)比喻的對象:仗著自己是義人,藐視別人的。 v9
          ●「藐視別人」:「當作無有」、「視為不存在」。
    (二)法利賽人和稅吏的禱告: v10-13
          1.禱告地點:聖殿。 v10
          2.法利賽人禱告內容:v11-12
            (1)為自己比周遭的人聖潔感謝神。 v11
            (2)數算自己的善功。 v12
            ●「自言自語」:表達他這樣的禱告其實是對自己說的,而不是向神說
                            話。
            ●「禁食」:摩西律法規定百姓一年一次(贖罪日)禁食,表示為罪痛
                        悔。(利23:27)日後猶太人增添了其他紀念國難的禁食
                        日。(斯9:31;亞7:5;8:19 )耶穌時代法利賽人一週
                        禁食兩次,在週一和週四禁食。施洗約翰的門徒亦用禁食
                        表明他們悔改的心志。
            ◎猶太人禱告的習慣是站著。
            ◎法利賽人感謝的內容是自己的所作所為,而非上帝的恩典,因此耶穌
              說他禱告是「對自己說」或「自言自語」真是一針見血。
          3.稅吏的禱告:
            (1)舉動:遠遠站著、不敢舉目望天、捶胸而禱告。 v13
            (2)內容:求上帝開恩可憐罪人─自己。 v13
               ●「捶著」:原文時態顯示這是「不斷的捶著」。
               ◎法利賽人認為其他的人是罪人,而稅吏認為自己是罪人。
    (三)結論:稅吏比法利賽人還被算為義,因為上帝的原則是「凡自高的,必降
          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 v14
          ●「算為義」:被神宣佈罪得赦免。

  十三、耶穌與小孩(十八章15-17節)
        ○馬太福音十九章13-15節、馬可福音十章13-16節
    (一)有人抱嬰孩來要耶穌摸,而門徒阻止責備這些人。 v15
          ●「有人抱著」:原文時態顯示這是正在進行中的動作。
          ●「摸」:原文的時態顯示這是「繼續的摸」或「一個一個的摸」。
          ●「摸他們」:「為小孩按手祝福祈禱」的意思。
          ◎在巴勒斯坦,作母親的通常習慣在孩子周歲的時候,把孩子抱到知名的
            拉比那裡接受拉比的祝福。這裡所記錄的情形就是在這種風俗之下,人
            們找耶穌來祝福自己的小孩。

    (二)耶穌卻接納小孩子,並說明要承受神國必須像小孩子。 v16-17
          ◎「若不像小孩子」:可以參考馬太福音十八章3-4節的記載,主要是指
                              要像小孩子般謙卑。

  十四、富有的少年官(十八章18-30節)
        ○馬太福音十九章16-30節、馬可福音十章17-31節
    (一)有一個官來問耶穌:要做什麼事才能承受永生。 v18
          ◎這官可能以為自己可以做某些特殊的工作來換取永生的賞賜。

    (二)耶穌問這官「為何稱耶穌是良善的」。 v19
          ◎沒有任何猶太的宗教典籍以「良善」稱呼拉比(宗教老師)。
          ◎耶穌在這裡提醒這官:「只有上帝是良善的」,很可能是要先提示這人
            其實沒有人在上帝面前有資格依賴善行得到永生。而這人稱耶穌為「良
            善」,可能是為了要討好諂媚耶穌,或者是真心把耶穌當上帝來看。

    (三)耶穌提出十誡,而官自稱自己從小都遵守了。 v20-21

    (三)耶穌要那官變賣一切所有的分給窮人,並要來跟從耶穌。那官聽見就
          非常憂愁。 v22-23
          ●「很富足」:「很」的意思是「強烈的」,「很富足」是形容這人相
                        當的富有。
          ◎顯然這人希望同時享有永生和財富,而他追求永生的意圖,可能也在
            於享受永恆的財富,因此耶穌這一個要求就顯出這人內在真正的情況
            。
    (四)耶穌說明有錢財的人進上帝的國相當困難,但上帝還是可以解決這困難。
          v24-27
          ●「駱駝穿過針的眼」:可能是當時流行的口語,表示「不可能的事」。
                                當時拉比們常常用「大象穿過針眼」來形容「不
                                可能的事」。
    (五)耶穌回答彼得的詢問,說明人為上帝撇下財物與人際關係,將要在今世
          得到多倍的回報,並得到永生。 v28-30
          ●「百倍」:應該譯為「許多倍」。
          ◎這裡「百倍」應該是指「關係」上的「許多倍」。而非指實質上的獲得
            更多的財富與親情。基督徒雖然可能為信仰犧牲親情,卻獲得更多弟兄
            姊妹之情。失去土地或房屋,但卻如同擁有更多的房屋和土地(因為許
            多人願意分享他們的財富)。

  十五、耶穌預言自己受死(十八章31-34節)
        ○馬太福音二十章17-19節、馬可福音十章32-34節
    (一)耶穌告訴十二門徒自己將到耶路撒冷去,要應驗先知所說的事。 v31
          ●「上」:原文的時態表示這是進行中的動作。

    (二)耶穌預言自己將受苦、被殺,三日後復活。 v32-33
    (三)門徒無法瞭解耶穌說這些話的意義。 v34
          ◎門徒可能還是認為耶穌是那要做王的彌賽亞,而無法接受耶穌即將受
            苦受死。

  十六、醫治瞎眼乞丐(十八章35-43節)
        ○馬太福音二十章29-34節、馬可福音十章46-52節
    (一)地點:將近耶利哥城之時。
          主角:一個坐在路旁討飯的瞎子。 v36
          ◎當時有新舊兩個耶利哥城。這人應該是坐在就耶利哥城和羅馬人所蓋的
            新耶利哥城之間的路上。

    (二)瞎子問明耶穌將經過,就大聲呼救,不畏懼他人的責備。 v36-39
          ●「呼叫」:「大聲喊」。
          ●「喊叫」:幾乎是一種「吼叫」的情況。

    (三)耶穌醫治這人,瞎子就跟隨耶穌。 v40-43
          ●「站住」:「停下來」。
          ●「你可以看見」:直譯是「再看見」。

  十七、耶穌和撒該(第十九章1-10節)
    (一)地點:耶利哥城。 v1
          ●「耶利哥」:交通要塞、又是交易中心,物品以香油為主。所以耶利哥
                        成為當時巴勒斯坦課稅最高的中心。
    (二)主要人物:撒該  v2-3
          1.稅吏長
          2.財主
          3.身材矮(以致看不見耶穌)。
            ●「稅吏長」:等於是稅務處主任,有一些手下。

    (三)撒該跑到桑樹上為了看耶穌,耶穌呼叫撒該,並答應住在撒該家中。v4-5
          ●「桑樹」:這種桑樹所結的果實是窮人吃的,樹幹較低、但覆蓋範圍
                      較大、易爬。
          ◎即使這種桑樹是比較容易爬的,但一個有錢有勢的人爬樹,應該仍然是
            一件令人覺得失面子的事,而撒該願意採取這種方式來看耶穌,可以想
            見其內心的動力有多強。

    (四)撒該急忙下來接待耶穌,然而眾人卻議論紛紛,質疑耶穌怎麼會到罪人家
          中住宿。 v6-7
          ●「議論」:私下講話,蜜蜂嗡嗡聲。

    (五)撒該的改變:把財產分給窮人,並以四倍歸還被訛詐的人。 v8
          ◎猶太拉比認為:把家產的五分之一給窮人就已足夠,若敲詐別人就償還
            原數另加五分之一便已足夠。(利六:5;民五:7)

    (六)耶穌的結論:「救恩到了這家」,人子來的目的,是要尋找、拯救失喪的
          人。 v9-10
          ●「失喪」:「迷失」、「毀滅」。
          ◎在耶穌眼中,撒該這樣的人是「迷失」的人,所以他樂意主動尋找、拯
            救。甚至不顧其他自以為義的猶太人的非議。我們是否也這樣看待一些
            沒有接受基督教信仰的人?還是當他們是仇敵?

  十八、十錠銀子的比喻(十九章11-27節)
        ○馬太福音二十五章14-30節
    (一)比喻的背景:耶穌一行將近耶路撒冷,大家以為神的國快要顯出來。 v11

    (二)有一個貴族到遠方要去接收一個國家,臨走前召集僕人給予每人一錠銀子
          ,要僕人做生意等他回來。 v12-13
          ●「錠」:原文是一「彌拿」,價值等同於當時的一百銀圓,而一個銀圓
                    是當時工人一天的工資。
          ◎「要得國回來」:大約在耶穌小時候(西元前四年),巴勒斯坦的亞基
            老特地從耶路撒冷前往羅馬,特地去爭取他在巴勒斯坦的王位,然後再
            回來。而當時猶太人也推派了五十個人組成大使團到羅馬,報告羅馬皇
            帝說他們不希望這樣的人來作他們的王。後來羅馬皇帝還是准許了亞基
            老接收猶太地。

    (三)貴族的本國人恨這貴族,打發使者表達不接納這貴族的意思。 v14

    (四)貴族回來之後,檢驗僕人的成果,大部份人都有賺進銀子,而有一個人
          完全沒有賺任何利益。 v15-20
          ●「他既得國回來」:直譯是「正當他回來的時候」。

    (四)僕人表明自己害怕主人,所以把銀子存起來沒有去做生意。 v20-21
          ●「手巾」:指「擦汗的汗巾」。
          ●「嚴厲的人」:原意是「榨乾」。
          ●「沒有放下的,還要去拿;沒有種下的,還要去收」:可能是當時流
            行的說法,描述那些斤斤計較,追求個人利益的人。

    (五)主人責備僕人沒有依照應該有的正常方式去處理主人所託付的銀子。
          v22-23
          ●「銀行」:原意是「放在桌子上」,後來演變成「銀行」的意思。
          ●「帶利」:原文此字並非表示高利貸的利息,而是合法的一般利息。

    (六)主人把惡僕人的銀子交給良善的僕人,並說明天國的原則是「有的還要給
          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至於仇敵就直接殺了他們。v24-27
          ●「沒有的」:原文時態表示「繼續不擁有的」。
          ◎眾人可能認為即將與耶穌共同享受榮華富貴,而耶穌所說的確是要大家
            謹慎使用保守上帝所要託付的,直到他再來。
          ◎這比喻似乎表明耶穌得國回來(眾人應該以為耶穌一到耶路撒冷就是得
            國的時候了)不是現在,而是要過一段時日。當時走路旅行得要花費一
            段時間,所以這裡用貴冑出外去得國,就有暗示「時間的延長」的意思
            。
▲TOP of this page▲
信望愛全球資訊網 | 信望愛BBS電子佈告欄 | 心靈小憩 | 永恆與當代

版權所有,請尊重著作權。
Copyright 1999 信望愛資訊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