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台湾历史的小镇─淡水
|
淡水长老教会,为淡水最有特色的西式建 之一 |
「面包树的奇异果实,龙舌兰的异样花桂,天 原产的夹竹桃红花、白花,印度传来的素馨之淡黄花瓣,一切的一切,发挥着南蛮色彩。
在码头逍遥的船长,在街上散步的年青水手,天主教神父、清教徒的宣教士,一切的一切,都呈现着异国的情调。
当夕阳落入水平线时,农家传来凄凉的胡琴悲曲;当满月滑入天际时,渔船飘来箫笛的悲怆;月夜里,棕榈树下弹奏一曲吉他小夜曲;黄昏下,林投荫里唱一曲莱茵河上的罗蕾莱。哦!这岂不是少年人强说愁的素材吗?」
看到这种描述,你会想到那里呢?旧金山?威尼斯?不!这是1932年报上所描述的台湾一个小镇。
|
沙仑海水浴场,亦是中法战争法军抢滩地点 |
我想,台湾之美就从离家最近得淡水介绍起好了,写这一篇的时候,也有点淡淡的悲哀,因为美丽的淡水景色,现在被已慢慢一栋栋很大又很丑的"怪兽"挡住了
淡水,是一个充满历史的小镇。位处台北盆地淡水河系出口,扼守北台湾大门,西元1858年开港通商,是台湾北部最早开发的港口,境内除淡水河口狭小平原外,泰半为大屯山陵所被覆。 淡水街道分布在「五虎岗」的小丘与谷地间的发展,加上中西文化与建 ,形成富有空间变化的河港山城,而全世界最大的水笔仔分布地,就在淡水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今日的淡水镇,旧名「沪尾」,而「淡水」则是一个总称,泛指淡水河流域一带,甚至是整个台北湾。关於「沪尾」这个名称的缘由,有两种说:一说是原居於此的岂达格兰族语之音译;一说认为淡水从前有许多捕鱼的石沪,在沪尾端的村庄自然就叫「沪尾」了。而随着港口的日渐发展,「淡水」的名称也逐渐取代了「沪尾」。
|
淡水暮色 |
淡水有所谓的"八景",尤其以"淡水暮色"最为人所知,每到黄昏,彩霞映满水面,渔火点点,岸上情侣双双俪影。站在淡水黄昏的码头,不论识与不识,大家心头总会默默唱起「淡水暮色」 「夕阳将要沈入西,天边染五彩,男女老幼在等待,渔船入港来…」
商旅船舶的热线景象虽已不再,但走在淡水街道上,一座座洋式、闽式、日式的旧建 ,彷佛都在诉说着小镇的悠悠往事~从西元1629年西班牙人进占、1642年荷兰人入侵,历经清政府的统治,1885年中法战争战场,以及日据时代的历史旧事。
听说几年後,计画在河口盖座大桥,我知道淡水暮色不会变化,只是我们的空间被切割了而已....
(发表评论)
|